2021年“五一假期”,由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党安荣教授主持、多方共同参与的国家文物局科研项目《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空间信息技术方法研究》正式启动。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六个单位师生组成的联合考察团队,于4月30日-5月6日在山西省忻州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明九边重镇”之一“山西镇”长城文化遗产考察工作。
图1 考察团队在偏关县长城博物馆罗哲文先生塑像前合影(摄影王卓男)
项目考察团队先后对偏关县、神池县、宁武县等地有代表性的长城遗产(包括墙体、墩台、敌楼、关城、营堡等)进行现场考察,并通过无人机、3D激光扫描仪、360全景相机、Go Pro记录仪等设备采集记录了一手资料。同时,考察团队成员和偏头关城堡文化研究院、偏关县长城学会的学者、民间长城爱好者、保护者开展座谈交流,分享对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思考与期待。
图2无人机获取偏关县好汉坡长城遗址三维数据(摄影党安荣)
图3偏关县黄河东岸长城遗址考察(摄影王卓男)
图5 考察团队在内外长城交汇处偏关县丫角山(摄影王卓男)
为期一周的“山西镇”长城遗址调研,克服了沙尘、风暴等天气的不利影响,租车行程千余公里、徒步跋涉百余公里、高差起伏千余米,实地考察50多个点位,跨越重重困难考察团队对“山西镇”长城遗产体系有了感性认知,获取了重点遗址的多种基础数据信息,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国家文物局科研项目《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空间信息技术方法研究》,针对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信息化发展需求,基于数字孪生及长城学理论,结合空间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甘肃、陕西、山西、北京、内蒙古、河北等地的典型长城遗址为研究对象,开展长城文化遗产信息化保护的“循证分析”与“科学推演”两个方面的研究,探索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技术方法体系,涵盖长城文化遗产数据采集、模型构建、定量分析、虚拟修复、展示传承等技术方法,旨在助力我国长城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活化利用与永续传承。
此次考察活动,得到了偏关县文旅局、偏头关城堡文化研究院、忻州市长城学会及偏关县长城学会同仁们的大力支持!
供稿:地理系 2021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