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系与忻州市图书馆深度合作的“研在忻图”公益研学专业实践项目圆满结束。在为期两个月的项目中,我系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充分发挥专业所学,以忻府区丰富的地域文化与自然资源为载体,精心设计并实施了面向中小学生的研学课程。此次合作由忻州市图书馆负责学员招募,地理系师生则承担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课程设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专业知识的转化运用能力,是地理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服务地方社会、提升育人实效的一次成功探索。
图1.“研在忻图”古建研学启动
项目精心打造了“古建文化”与“生态科学”两大核心研学板块。在古建文化研学中,学生们引导儿童深入忻州古城(秀容书院、白鹤观、古城墙等),运用文化地理学理论解析建筑符号与空间布局,并通过角色扮演、模型搭建等互动方式,将抽象的建筑结构、营造技艺与文化象征生动呈现,实现了理论知识向研学实践的创造性转化。在生态科学研学环节,师生们将课堂延伸至云中河畔与农田,组织儿童开展水循环模拟、水质简易分析、土壤质地观察等活动。参与实习的学生运用自然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原理探究环境要素间的关联,并将专业内容转化为儿童易于理解的科学探索体验。

图2.地理系学生带领学员在忻州古城开展古建研学

图3.地理系学生带领学员在云中河开展水质科考研学活动
此次研学活动创新性地采用了“项目化教学”“场景化沉浸式学习”模式,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学生们通过设计如“木头人攻城战”、“古建彩画DIY”等趣味游戏,展现了将专业知识进行“通俗化传播”的出色能力。项目负责人王宏老师表示:“当孩童指尖触及古建砖瓦、土壤颗粒时,文化传承与科学探索的种子已然萌发。六期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构建了多维度的中国认知图谱,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地理专业学生深化理解学科核心素养、锻炼综合实践能力的宝贵平台,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图4.学员展示“梁上丹青”主题研学成果

图5.学员积极填写研学手册
该项目不仅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自然生态魅力的窗口,更构建了高校地理学科专业实习与地方公益教育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地理学科的实践育人与地方文化传承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范式。